![]() 用於幫浦系統之廢熱回收系統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揭示一種幫浦系統,其包括一內燃機、一發電機、一幫浦單元及一熱回收系統。由該內燃機驅動該發電機。由該發電機供電給該幫浦單元。該熱回收系統使該內燃機與該幫浦單元熱耦合。 公开号:TW201305429A 申请号:TW101121673 申请日:2012-06-15 公开日:2013-02-01 发明作者:Joseph E Tix;Mark T Weinberger;Richard D Anderson;Jeffrey N Velgersdyk;Nicholas K Studt;Gregory A Regenscheid;Matthew R Theisen;Kenneth C Floer;Mark J Brudevold;Arthur T Graf 申请人:Graco Minnesota Inc; IPC主号:F01N5-00
专利说明:
用於幫浦系統之廢熱回收系統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流體幫浦系統,且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雙組分比例混合器之加熱系統。 流體比例混合器包括接收單獨惰性流體組分、以一預定比率混合該等組分及接著將該等組分施配為一活化化合物之施配系統。例如,流體比例混合器係用以施配在混合一樹脂組分與一活化材料之後凝固之聚胺基甲酸酯或聚脲(其等具個別惰性)。然而,在混合之後,開始發生導致混合物之膨脹型剛性或非剛性塑膠發泡體或撓性固化熱塑性聚脲塗覆之一即時化學反應。因此,兩種組分被單獨傳輸至比例混合器中使得其等可保持儘可能長之分離。一歧管接收經單獨泵送後之各組分且將該等組分供給至包含可由一操作者致動之一混合頭之一噴灑器。因此,該等組分在到達使其等同時混合及施配之該噴灑器之前保持分離以藉此使組分垢積之可能性最小化。 一典型流體比例混合器包括自單獨流體容器個別地汲取組分流體(有時藉助供給幫浦)且將加壓組分流體泵送至歧管之一對正移位組分幫浦。通常由一共同液壓或電動馬達同步驅動組分幫浦。通常由一壓縮空氣源驅動供給幫浦。供給幫浦及組分幫浦將組分材料輸送至處於準備混合及自噴灑器施配之一狀態之歧管。明確而言,為適當觸發使混合組分材料固化之化學反應,通常將組分加熱至一高溫以減小及平衡流體黏度以確保適當交聯。通常,用電熱器加熱組分,電熱器加熱組分幫浦與歧管之間之某處材料。此等加熱器需要一外部電力供應且因此降低系統之能量效率。 雙組分比例混合器有時係配置在可攜式組態中,諸如配置在一卡車之貨物區中以完成遠距施工現場之大規模作業。類似地,此等雙組分比例混合器可安裝在一車輛後方之一被牽引拖車中。在此等組態中,可設立比例混合器系統以利用卡車之引擎資源。例如,來自引擎之冷卻劑可用以加熱組分材料且無需一電熱器。同樣地,卡車引擎之電氣系統可用以給比例混合器之組件供電。替代地,來自卡車引擎之一動力輸出可用以給各種組件提供機械動力。然而,此等實施例需要卡車引擎在噴灑操作發生時連續運行。然而,就由引擎提供之冷卻劑流與經產生以泵送冷卻劑或發電之機械動力兩者而言,卡車引擎提供之容量超過比例混合器系統所需之容量。因此,此等系統之效率不如電熱器。因此,需要一種尤其用於與可攜式比例混合器系統一起使用之更具效率組分材料加熱系統。 本發明係針對幫浦系統,諸如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該幫浦系統包括一內燃機、一發電機、一幫浦單元及一熱回收系統。由該內燃機驅動該發電機。由該發電機給該幫浦單元供電。該熱回收系統使該內燃機與該幫浦單元熱耦合。 圖1展示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10,其具有幫浦單元12、組分材料容器14A與14B、施配槍16及發電機組18。幫浦單元12包括控制/顯示模組20、流體歧管22、第一組分幫浦24A、第二組分幫浦24B及電動馬達26。發電機組18包含內燃機28及發電機29。發電機組18及幫浦單元12係與本發明之熱回收系統30互連。施配槍16包含施配頭32且分別藉由軟管34A及34B而連接至第一組分幫浦24A及第二組分幫浦24B。軟管38A及38B將供給幫浦36A及36B分別連接至組分幫浦24A及24B。來自一壓縮機(圖1中未展示)之壓縮空氣係分別通過空氣軟管40A及40B供應至供給幫浦36A與36B及施配槍16。再循環軟管41A及41B將流體歧管22分別連接至供給幫浦36A及36B。 組分材料容器14A及14B包括混合後形成一固化結構之第一及第二黏性材料圓筒。例如,包括一樹脂材料(諸如一摻合多元醇樹脂)之一第一組分係儲存在組分材料容器14A中且包括可導致該樹脂材料硬化之一觸媒材料(諸如聚合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之一第二組分係儲存在組分材料容器14B中。 在所論述實施例中,雙組分幫浦系統10經組態以安裝在一緊密型可運輸封裝中。在一應用中,幫浦系統10係用以將聚胺基甲酸酯發泡絕緣材料噴灑至牆壁結構中及結構屋頂上。雙組分幫浦系統10包含其上可安裝或儲存系統10之全部組件(容器14A及14B除外,其等經定位以與托板42分離)之托板42。供給幫浦36A及36B係經由軟管40A至41B而延伸遠離托板42及幫浦系統10。托板42及容器14A與14B可安裝或儲存在一卡車之貨物區或貨斗中以運輸至不同施工現場。托板42包含其中可插入堆高機叉指以重新定位幫浦系統10之插槽43。除需要自卡車定期移除以進行更換之容器14A及14B以外,雙組分幫浦系統10係安裝在托板42上以便成為一完全獨立操作系統。在增添空氣壓縮機之後,內燃機28獨立於其中安裝系統10之卡車之操作而供應系統10所需之全部機械動力及電力。更明確而言,內燃機28將電力輸入至電動馬達26且在至歧管22之途中將熱輸入至容器14A及14B之組分材料中。 發電機組18將電力供應至幫浦單元12,發電機組18接著將動力分配給模組44。模組44將動力供應至用以操作組分幫浦24A及24B之電動馬達26。模組44亦將動力供應至系統10之其他組件(諸如前面所提及之空氣壓縮機、內燃機28之一散熱器之一風扇、用於控制通過熱回收系統30之熱傳送流體之流量之閥及一輔助加熱器),參考圖2而論述全部該等組件。將來自前面所提及壓縮機之壓縮空氣供應至控制/顯示模組20,控制/顯示模組20通過軟管40A及40B而將壓縮空氣分配給供給幫浦36A及36B以將第一及第二組分材料流分別供應至組分幫浦24A及24B。通過控制/顯示模組20而經操作者控制之電動馬達26操作組分幫浦24A及24B。由內燃機28產生之熱由熱回收系統30提取且被輸入至組分材料流中。在所論述實施例中,將熱輸入至供給幫浦36A及36B與組分幫浦24A及24B之間之組分材料。當一使用者操作施配槍16時,藉由幫浦24A及24B而供應至歧管22之加壓組分材料被迫進入混合頭32。混合頭32摻合第一與第二組分材料以開始凝固程序,凝固程序在噴灑混合組分材料時完成。 一操作者可藉由在控制/顯示模組20處控制供給幫浦36A與36B及組分幫浦24A及24B而控制組分材料至施配槍16中之輸入。控制/顯示模組20包含用於向系統10之一操作者顯示資訊之一螢幕。控制/顯示模組20亦包含允許控制系統10之輸出之操作者控制。例如,雙組分幫浦系統10之一操作者可在控制/顯示模組20中之一輸入端處指定:幫浦單元12將操作以將一恆壓之第一及第二組分材料提供至歧管22及將一恆溫之組分材料提供至歧管22。因此,控制/顯示模組20將控制供應至幫浦24A及24B之電力、供應至供給幫浦36A與36B及噴槍16之壓縮空氣,且將控制自熱回收系統30至幫浦系統12之熱傳送速率。此外,相同控制可替代地存取在遠端控制46處。 雖然已參考由一電動馬達直接供電之一雙組分比例混合器幫浦系統而描述熱回收系統30,但本發明可應用於其他類型之幫浦系統。例如,因一電動馬達而循環之流體動力可液壓地致動組分幫浦24A及24B,諸如已讓與Graco Minnesota公司之PCT申請案第US2010/003120號中所述。此外,利用熱來調節材料之泵送、施加或施配之其他類型幫浦系統可利用本發明之系統及方法。 圖2展示圖1之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10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其具有利用主引擎迴路51及間接次迴路50之熱回收系統30。幫浦單元12(其包含組分幫浦24A與24B及電動馬達26)係耦合至施配槍16及供給幫浦36A與36B。供給幫浦36A及36B分別自容器14A及14B接收組分材料。發電機組18包含內燃機28、發電機29、散熱器52、水幫浦54及風扇56。熱回收系統30包含迴路間熱交換器58、循環幫浦60、第一組分熱交換器62A、第二組分熱交換器62B、閥64A、64B與64C及流體管線66A、66B與66C。幫浦系統10亦可包含輔助電熱器68及壓縮機69。 內燃機28(在一實施例中,其包括一柴油機)燃燒燃料以產生驅動發電機29之旋轉軸動力。明確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內燃機28包括一30馬力(約22.4千瓦)柴油機。系統10可包含安裝至托板42(圖1)之一燃料箱,或內燃機28可經組態以自安裝在其中裝載系統10之卡車之貨物區或貨斗中之一遠端燃料箱接收燃料。內燃機28獨立於用以給其中安裝或可安裝系統10之卡車提供動力之任何引擎及燃料系統而操作。因此,可在一固定環境中(諸如,在製造設備處之一永久安裝或建築工地處之一暫時安裝中)操作系統10。 內燃機28將機械輸入提供至發電機29。在一實施例中,發電機29包括一22千瓦容量。通過佈線70而將由發電機29產生之電提供至幫浦單元12以便供電給控制/顯示模組20(圖1)及電動馬達26。系統10之其他電氣組件(諸如循環幫浦60、風扇56、輔助加熱器68及閥64A至64C)亦經佈線(為清晰起見,圖中未展示)以接收來自發電機29的電力。供給幫浦36A及36B經氣動以(諸如)藉由使一入口管浸沒至組分材料中而自容器14A及14B接收組分材料且分別通過軟管38A及38B而將組分材料輸送至幫浦系統12。在所述實施例中,由幫浦單元12之控制/顯示模組20(圖1)調節之壓縮空氣氣體驅動供給幫浦36A及36B。幫浦單元12自可安裝在其中裝載系統10之卡車之貨物區或貨斗中或托板42(圖1)上之壓縮機69接收壓縮空氣。在任一實施例中,壓縮機69被供應來自發電機29之電力且將壓縮空氣輸送至控制/顯示模組20。當發電機29通過電動馬達26而給組分幫浦24A及24B供能時,組分幫浦24A及24B將組分材料自容器14A及14B施配至供應施配槍16之歧管22。 內燃機28因燃燒程序而產生熱。因此,內燃機28具有主引擎迴路51中之一冷卻劑。引擎迴路51之幫浦54使來自散熱器52之冷卻劑循環橫跨內燃機28內之經加熱組件。在一實施例中,引擎迴路51包含一液體至液體板熱交換器。風扇56經組態以將對流冷卻提供至散熱器52內之冷卻劑且經組態以便由控制/顯示模組20間歇操作。引擎迴路51內之冷卻劑流亦流動通過迴路間熱交換器58。迴路間熱交換器58亦連接至由流體管線66C提供之次迴路50內之一冷卻劑流。當閥64C打開時,循環幫浦60及流體管線66C提供通過迴路間熱交換器58之一連續再循環流體流。迴路間熱交換器58(在一實施例中,其包括一液體至液體板熱交換器)傳送引擎迴路51與次迴路50之間之熱。在幫浦系統10之操作期間,將熱自引擎迴路51內之冷卻劑傳送至流體管線66C中之流體。流體管線66C內之流體可包括任何適合熱交換流體,諸如水、乙二醇、礦物油、聚矽氧油或類似者。 當閥64C關閉且閥64A及64B打開時,流體管線66C內之經加熱流體流動至流體管線66A及66B中。閥64A、64B及64C包括主動控制止回閥,其等係由控制/顯示模組20操作以控制分別延伸於熱交換器62A及62B與幫浦24A及24B之間之軟管72A及72B中之組分材料之溫度。流體管線66A自流體管線66C之一高壓力側、通過閥64A、通過第一組分熱交換器62A而延伸返回至流體管線66C之一低壓力側。類似地,流體管線66B自流體管線66C之一高壓力側、通過閥64B、通過第二組分熱交換器62B而延伸返回至流體管線66C之一低壓力側。熱交換器62A及62B包括將流體管線66A及66B之間之熱分別傳送至材料軟管72A及72B之流體至流體熱交換器。在幫浦系統10之操作期間,將熱自管線66A及66B內之冷卻劑傳送至軟管72A及72B內之組分材料。在所論述實施例中,熱交換器62A及62B將組分材料加熱至一第一溫度,諸如約140℉(約60.0℃)。若期望將組分材料加熱至超過熱交換器62A及62B可提供溫度之高溫,則由控制/顯示模組20致動輔助電熱器68。輔助加熱器68將額外熱輸入至幫浦24A及24B與歧管22之間之組分材料中。在一實施例中,輔助電熱器包括將組分材料加熱至約180℉(約82.2℃)之2,000瓦加熱器,用於幫浦24A及24B之各者之加熱器。 圖3展示圖1之可攜式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10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其具有利用一直接引擎迴路之熱回收系統30。圖3之熱回收系統30包含與圖2之實施例相同之全部組件(迴路間熱交換器58除外)。在此一實施例中,引擎水幫浦54係直接耦合至流體管線66C以藉此將引擎熱直接輸入至熱交換器62A及62B中。因此,無需引擎迴路51。直接迴路熱回收使引擎28與熱交換器62A及62B之間之熱傳送更具效率。然而,直接迴路方法在控制熱交換器62A及62B之溫度時更受限。例如,通過流體管線66C之冷卻劑之流量受限於內燃機28之水幫浦54。循環幫浦60可輔助幫浦54,但受限於幫浦54之容量。而在圖2之次迴路方法中,可僅藉由循環幫浦60之速度及容量而自由控制通過流體管線66C之冷卻劑之循環。為更佳允許圖3之直接迴路冷卻方法控制溫度,流體管線66C具有儲液槽76。儲液槽76允許熱回收系統30中儲存額外熱傳送流體以提供熱回收系統30內之溫度控制之另一變數。 本發明之熱回收系統允許將否則將被浪費之熱輸入至一期望位置中:需要在高溫下固化或需要防止低溫下固化之組分材料。否則被排出至大氣之廢熱被傳送至一熱傳送流體,該熱傳送流體係通過一熱交換器而熱耦合至一幫浦系統之組分材料。本發明尤其適合於與可攜式自持續幫浦系統一起使用。例如,一自持續幫浦系統包含一內燃機,其獨立於任何外部引擎或電源而產生幫浦系統之電氣、氣壓及機械系統運行所需之全部機械動力。因此,來自該內燃機之所需自持續操作之熱被回收且被有效率地傳送至組分材料。本發明之熱回收系統比需要一外部發電廠來提供熱及電輸入之前述系統更具效率。例如,將動力提供至一卡車(其中安裝本發明之系統10)之一典型柴油機提供系統10所需之數倍馬力、電瓦數及熱。 雖然已參考較佳實施例而描述本發明,但熟悉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對形式及細節作出改變。 10‧‧‧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雙組分幫浦系統 12‧‧‧幫浦單元/幫浦系統 14A‧‧‧容器/組分材料容器 14B‧‧‧容器/組分材料容器 16‧‧‧施配槍/噴槍 18‧‧‧發電機組 20‧‧‧控制/顯示模組 22‧‧‧流體歧管/歧管 24A‧‧‧第一組分幫浦 24B‧‧‧第二組分幫浦 26‧‧‧電動馬達 28‧‧‧內燃機 29‧‧‧發電機 30‧‧‧熱回收系統 32‧‧‧施配頭 34A‧‧‧軟管 34B‧‧‧軟管 36A‧‧‧供給幫浦 36B‧‧‧供給幫浦 38A‧‧‧軟管 38B‧‧‧軟管 40A‧‧‧空氣軟管 40B‧‧‧空氣軟管 41A‧‧‧軟管 41B‧‧‧軟管 42‧‧‧托板 43‧‧‧插槽 44‧‧‧模組 46‧‧‧遠端控制 50‧‧‧次迴路 51‧‧‧引擎迴路 52‧‧‧散熱器 54‧‧‧水幫浦 56‧‧‧風扇 58‧‧‧迴路間熱交換器 60‧‧‧循環幫浦 62A‧‧‧第一組分熱交換器 62B‧‧‧第二組分熱交換器 64A‧‧‧閥 64B‧‧‧閥 64C‧‧‧閥 66A‧‧‧流體管線 66B‧‧‧流體管線 66C‧‧‧流體管線 68‧‧‧輔助加熱器/輔助電熱器 69‧‧‧壓縮機 70‧‧‧佈線 72A‧‧‧軟管/材料軟管 72B‧‧‧軟管/材料軟管 76‧‧‧儲液槽 圖1展示本發明之具有一幫浦單元、一發電機及一熱回收系統之一可攜式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 圖2展示圖1之可攜式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其具有利用一間接次迴路之一熱回收系統。 圖3展示圖1之可攜式雙組分比例混合器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其具有利用一直接引擎迴路之一熱回收系統。 10‧‧‧雙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雙組分幫浦系統 12‧‧‧幫浦單元/幫浦系統 14A‧‧‧容器/組分材料容器 14B‧‧‧容器/組分材料容器 16‧‧‧施配槍/噴槍 18‧‧‧發電機組 22‧‧‧流體歧管/歧管 24A‧‧‧第一組分幫浦 24B‧‧‧第二組分幫浦 26‧‧‧電動馬達 28‧‧‧內燃機 29‧‧‧發電機 30‧‧‧熱回收系統 36A‧‧‧供給幫浦 36B‧‧‧供給幫浦 38A‧‧‧軟管 38B‧‧‧軟管 40A‧‧‧空氣軟管 40B‧‧‧空氣軟管 50‧‧‧次迴路 51‧‧‧引擎迴路 52‧‧‧散熱器 54‧‧‧水幫浦 56‧‧‧風扇 58‧‧‧迴路間熱交換器 60‧‧‧循環幫浦 62A‧‧‧第一組分熱交換器 62B‧‧‧第二組分熱交換器 64A‧‧‧閥 64B‧‧‧閥 64C‧‧‧閥 66A‧‧‧流體管線 66B‧‧‧流體管線 66C‧‧‧流體管線 68‧‧‧輔助加熱器/輔助電熱器 69‧‧‧壓縮機 70‧‧‧佈線 72A‧‧‧軟管/材料軟管 72B‧‧‧軟管/材料軟管
权利要求:
Claims (25) [1]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內燃機;一發電機,其由該內燃機驅動;一幫浦單元,其由該發電機供電;及一熱回收系統,其使該內燃機與該幫浦單元熱耦合。 [2]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幫浦單元包括:一第一幫浦,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流體組分;一第二幫浦,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二流體組分;及一歧管,其經組態以自該等第一及第二幫浦接收該等第一及第二流體組分。 [3] 如請求項2之系統,其中該幫浦單元進一步包括:一電動馬達,其機械地耦合至該等第一及第二幫浦,該電動馬達係由該發電機供電。 [4] 如請求項2之系統,其中該幫浦單元進一步包括:一施配器,其自該歧管接收該等第一及第二流體組分,該施配器具有使該等第一與第二流體組分混合之一混合頭。 [5] 如請求項2之多組分比例混合器系統,其中:該內燃機包含自該內燃機之操作接收熱輸入之一散熱器。 [6] 如請求項5之系統,其中該熱回收系統包括:一第一熱交換器,其與該第一幫浦及該散熱器熱連通;及一第二熱交換器,其與該第二幫浦及該散熱器熱連通。 [7] 如請求項6之系統,其中該散熱器係與該等第一及第二熱交換器流體連通。 [8] 如請求項6之系統,其中該熱回收系統包括:一迴路間熱交換器,其包括:一第一環路,其與該散熱器流體連通;及一第二環路,其與該等第一及第二熱交換器流體連通。 [9] 如請求項6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幫浦,其經組態以使一熱傳送流體循環通過該等第一及第二熱交換器。 [10] 如請求項6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控制模組,其用於操作該電動馬達。 [11] 如請求項10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若干閥,用於調節通過該等第一及第二熱交換器之一熱傳送流體之流量,該等閥係由該控制模組控制。 [12] 如請求項10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風扇,用於導引橫跨該散熱器之一冷卻空氣流,該風扇係由該控制模組控制。 [13] 如請求項2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輔助加熱器,其與該幫浦單元熱連通,該輔助加熱器係由該發電機供電。 [14] 如請求項2之系統,其進一步包括:第一及第二供給幫浦,其等經組態以將該等第一及第二流體組分分別提供至該等第一及第二幫浦;及一壓縮機,其流體地耦合至該幫浦單元以將壓縮空氣提供至該等第一及第二供給幫浦。 [15]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內燃機、該發電機、該幫浦單元及該熱回收系統係安裝至一托板。 [16] 一種幫浦系統,其包括:一內燃機,其經組態以產生機械動力及廢熱;一散熱器,其用於接收來自該內燃機的廢熱;一發電機,其耦合至該內燃機以將來自該內燃機之該機械動力轉換為電力;一幫浦馬達,其耦合至該發電機以接收該電力;一第一組分幫浦,其耦合至該幫浦馬達以泵送一第一組分材料;一第一供應管線,其用於將該第一組分材料供給至該第一組分幫浦;一第一組分熱交換器,其耦合至該第一供應管線;及一熱傳送流體迴路,其與該散熱器及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熱連通。 [17] 如請求項16之幫浦系統,其中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係與該散熱器直接流體連通。 [18] 如請求項16之幫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迴路間熱交換器,其將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熱耦合至該散熱器。 [19] 如請求項18之幫浦系統,其中該迴路間熱交換器包括:一第一流體環路,其延伸通過該散熱器、該內燃機及該迴路間熱交換器;及一第二流體環路,其延伸通過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及該迴路間熱交換器。 [20] 如請求項19之幫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組分幫浦,其耦合至該幫浦馬達以泵送一第二組分材料;一第二供應管線,其用於將該第二組分材料供給至該第二組分幫浦;及一第二組分熱交換器,其耦合至該第二供應管線;其中該第二組分熱交換器係與該第二流體環路中之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並聯流體耦合。 [21] 如請求項16之幫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供給幫浦,其耦合至該第一供應管線以給該第一組分幫浦注給該第一組分材料;一第一容器,其用於儲存第一組分材料,該第一容器流體地耦合至該第一供給幫浦;及一壓縮機,其流體地耦合至該第一供給幫浦。 [22] 如請求項16之幫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輔助加熱器,其耦合至該第一供應管線,該輔助加熱器係由該發電機供電。 [23] 如請求項16之幫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循環幫浦,其經組態以使一熱傳送流體循環通過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 [24] 如請求項16之幫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若干閥,用於調節通過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之一熱傳送流體之流量;一風扇,用於導引橫跨該散熱器之一冷却空氣流;及一顯示模組,其包含用於操作該幫浦馬達、該等閥及該風扇之控制。 [25] 如請求項16之幫浦系統,其中該內燃機、該散熱器、該發電機、該幫浦馬達、該第一組分幫浦、該第一供應管線、該第一組分熱交換器及該熱傳送流體迴路係安裝在一托板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58911B|2016-11-21|用於幫浦系統之廢熱回收系統 US20200206704A1|2020-07-02|Optimized drive of fracturing fluids blenders US10519758B2|2019-12-31|Oilfield surface equipment cooling system US8038081B2|2011-10-18|Mobile power washer JP2014169790A|2014-09-18|高圧ガス貯蔵タンク用熱管理 EP2147242B1|2011-06-08|High pressure gas tank heat management by circulation of the refueling gas JP5028521B2|2012-09-19|高圧ガスタンク用補助熱交換 EP2357545B1|2016-03-23|Cooling system for testing lifetime of hybrid power vehicle controller US9574709B2|2017-02-21|Cooled-hydrogen supply station and hydrogen cooling apparatus CN103165956B|2015-12-02|用于电化学电源的温控系统 GB2444477A|2008-06-11|Trailer mounted power washer JP2012154486A|2012-08-16|移動式圧縮ガス分配装置 US20120234936A1|2012-09-20|Foam spraying rig US20200317551A1|2020-10-08|Mobile device for treating water CN113541400A|2021-10-22|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及其上装系统 JP2021166970A|2021-10-21|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形成システム US11261074B2|2022-03-01|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a mixture of at least two liquid components CN103448190B|2015-08-05|一种由水冷式发动机驱动的聚氨酯发泡机 BRPI1102873A2|2013-06-25|sistema para regulagem tÉrmica, aquecimento e resfriamento de moldes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558911B|2016-11-21| WO2012174380A2|2012-12-20| AU2012271436A1|2013-12-19| AU2017208348B2|2018-11-15| UA113060C2|2016-12-12| RU2603203C2|2016-11-27| RU2014100477A|2015-07-27| AU2012271436B2|2017-06-01| EP2721269A2|2014-04-23| EP2721269A4|2015-04-15| US9221669B2|2015-12-29| AU2017208348A1|2017-08-17| WO2012174380A3|2013-07-04| US20140084025A1|2014-03-27|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10400801B2|2014-02-20|2019-09-03|Hydac Fluidtechnik Gmbh|Compact unit|US2894265A|1956-02-16|1959-07-14|Paul H Reardon|Water heating devices| US3146950A|1961-12-22|1964-09-01|William K Lancaster|Spraying apparatus| US3341081A|1965-03-01|1967-09-12|William L King|Portable hot water washing apparatus| US3481544A|1968-02-01|1969-12-02|Otto V Jackson|Mobile cleaning unit| US3561645A|1968-04-12|1971-02-09|Roger Hopkins Co|Viscous material spraying device| US4953753A|1988-06-10|1990-09-04|The Norman Company|Fl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with prestressed bladder| US4951871A|1988-10-04|1990-08-28|Kubota Ltd.|Sound-proof type engine working machine with waste heat recovery apparatus| US5271521A|1991-01-11|1993-12-21|Nordson Corporation|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viscosity in a two-component dispensing system| US6109346A|1998-01-20|2000-08-29|Hill; Gary G.|Waste heat auxiliary tank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102304A|1998-01-23|2000-08-15|Mark Rite Lines Of Montana, Inc.|Plural component striping spray system and method| JP2000189853A|1998-12-25|2000-07-11|Tachi S Co Ltd|接着シ―トの接着方法及び接着剤塗布装置| DE60235257D1|2001-11-27|2010-03-18|Graco Minnesota Inc|Dauerdosierung und -korrektur verwendende elektronische dosiervorrichtung| US6775981B2|2001-12-28|2004-08-17|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Engine operated machine system| WO2004111551A2|2003-06-07|2004-12-23|Rsm Technologies, Inc.|Heated pump system for delivering multiple components in a predetermined ratio to a spray applicator| KR100591337B1|2004-08-17|2006-06-19|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코제너레이션 시스템| US20070045445A1|2005-08-26|2007-03-01|Joseph Hackel|Multi-component fluid spraying system| US7458528B2|2006-01-25|2008-12-02|Gilbert Ridgeway|Fluid misting apparatus| JP2007315292A|2006-05-25|2007-12-06|Toyota Motor Corp|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7264178B1|2006-07-20|2007-09-04|Hugg Richard C|Foam spraying rig| KR101294737B1|2006-07-31|2013-08-08|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열병합 발전시스템| RU2373267C1|2008-04-28|2009-11-20|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етров|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активного вещества| US20090277400A1|2008-05-06|2009-11-12|Ronald David Conry|Rankine cycle heat recovery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100019053A1|2008-07-28|2010-01-28|Jeremiah Toland|Heating systems utilizing stored energy as a power source| US20100044462A1|2008-08-25|2010-02-25|Hugg Richard C|Foam spraying rig| AU2010229111B2|2009-03-26|2015-01-22|Graco Minnesota Inc.|Electronic proportioner using continuous metering and correction| US9010481B2|2009-11-17|2015-04-21|Stac, Inc.|Self-contained truck mountable hydraulic pumping arrangement|US9481000B2|2010-03-18|2016-11-01|Graco Minnesota Inc.|Adjusting pump flow at tool| PL2931437T3|2012-12-17|2018-04-30|Graco Minnesota Inc.|Podwójny układ grzejnikowy do dozownika natryskowego| WO2014124416A1|2013-02-11|2014-08-14|Graco Minnesota Inc.|Remote monitoring for fluid applicator system| US10890139B2|2014-09-20|2021-01-12|Kirk Ray Davis|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aste energy recovery from a source of heated fluid| US9895708B2|2014-10-20|2018-02-20|Akurate Dynamics LLC|System for dispensing multiple component chemical sprays| CN106246324A|2016-08-23|2016-12-21|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冷却液热交换系统、工程机械和液压支腿| US10426980B2|2017-02-27|2019-10-01|Daniel D. Dorneanu|Smart spray foam respirator mask| US11065657B1|2017-03-20|2021-07-20|Ursus Remediation Testing & Technologies, Llc|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oxidizing and sequestering carbon and stabilizing metals| DE102017121274B3|2017-09-14|2019-02-21|Wollin Gmbh|Sprühdüse für ein Sprühwerkzeug| RU2707787C1|2019-04-10|2019-11-29|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25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химмотологи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стационар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WO2021163505A1|2020-02-12|2021-08-19|Carlisle Fluid Technologies, Inc.|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uid heating and control|
法律状态:
2019-08-2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201161497827P| true| 2011-06-16|2011-06-16||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